孩子順手牽羊,家長應正確適當教育

2011022110:00
小孩子由於年齡小,不清楚「所有權」的概念,所以凡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以為都可以佔為己有,當父母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千萬不可以說孩子是「小偷」,因為這樣說很有可能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可抹去的陰影,以下讓我們來看下正確的做法吧!.


台灣有一句閩南語(台語)講到:

細ㄙㄝˋ漢ㄏㄢˇ偷ㄊㄠ挽ㄇㄢ匏ㄅㄨˊ

大ㄉㄨㄚˇ漢ㄏㄢˇ偷ㄊㄠ牽ㄎㄢ牛ㄨˊ

由此點出,孩子應從小教育「所有權」的重要性!

順手牽羊的孩子,家長應正確適當教育!

「你的」、「我的」概念模糊

依照發展心理學家的說法,孩子之所以順手牽羊,有一部分是緣於「自我中心」,即在這一時期,孩子會認為世界是以他為中心的,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只要他喜歡的東西,就肯定要歸他所有,都認為是自己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它是成長軌跡中的過渡現象,這個時期一過,「偷竊」行為便會慢慢消失。所以家長千萬不可隨意稱孩子是「小偷」,是「竊盜」,這樣有可能會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莫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其成年之後的人格完善。

幫孩子建立起「所有權」

雖說「自我中心期」是成長軌跡,但身為父母,我們不能對孩子的「貪得無厭」視而不見,要開動腦筋盡早幫孩子建立起「所有權」的觀念,即讓孩子知道尊重別人的所有權。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時,囑咐孩子及時歸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紙筆,並告訴孩子要使用多長時間,徵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帶走,在歸還時要向孩子說「謝謝」。例如: 在家裡,和寶寶一起認一認,哪些是他的東西,比如,衣服是孩子的、芭比娃娃是孩子的;手機是媽媽的、電腦是爸爸的。告訴孩子,家裡每個人都有私人物品,這些東西,如果沒經過本人允許,是不能動的。當然,孩子的東西也一樣,沒經過孩子允許,媽媽和爸爸也是不能把玩具隨便給別人的。

編故事給孩子講道理

如果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手偶遊戲、編故事等方式,例如:給孩子講「拾金不昧」的故事等,讓孩子辨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要他體會丟了東西會是多麼著急,並鼓勵他及時歸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看到孩子與他人分享玩具或是食品,我們要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強化他的分享行為,這樣很快就能建立起所有權的觀念,並學會尊重他人所有權的行為習慣。

喜歡將看到的東西佔為己有是每個小孩子都有的「小小私心」,所以父母沒有必要想的那麼嚴重化,只是做到適當的教育,相信孩子會明白的,並且會漸漸的改掉順手牽羊的壞習慣!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O23APeWEQ55I3p1VW7PrMSiOQ--/article?mid=2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