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放縱與忍耐分享:

2011022510:00
小小一則母子對話,發生在某天早晨。

  我開車送兩個孩子,旦因奶嘴掉了,唉了一聲,掙扎想撿;我穩住她:「媽媽現在開車不能照顧你,等一下停車就幫你撿。」旦就不哭了。

  但後座的樹說:「媽媽,旦因為一點小事就哭,那我呢?」

  我說:「旦小事沒哭,她都哭大事;是你一點小事就哭。」我主觀發出評語。

  但兒子的認定不同:「我現在撞到頭什麼的,都沒哭了啊。」我領悟到進入他世界的美好,於是我說:「是喔,樹要大痛才哭,小痛都不哭是嗎?」孩子滿意地說是。於是我說:「旦不會說話,所以她用哭來表達;樹變勇敢了,所以很多以前會哭的時候現在都不哭了。」

  兒子說:「我在學校從來沒有哭過。」孩子這樣我並不訝異,我說:「所以,你在學校學會忍耐?」「對啊,我在學校都沒有哭。」他忽然說:「媽媽我今天不想上學。」

  我說:「可是你不是說喜歡星期二的小小主播嗎?」

  他說:「可是今天沒有輪到我主播啊。」

  我心裡有數,問:「別人在學校哭會發生什麼事?」

  樹說:「老師會說:『不要用哭來解決問題。』」

  我說:「你很喜歡待在我們身邊想哭就哭的幸福,所以不想上學?」他安靜點頭。

 我又說:「你感覺學校要到了,想起自己又要忍耐,所以有壓力?」他安靜點頭。我說:「老師兩個人照顧二十個小孩,所以跟爸媽不一樣,沒力氣陪你們哭!」學校到了,老師過來開車門,他跟我說:「媽媽,不要說了。」他安靜下車。

  樹上學去了,這是一個他想起上學有壓力的早上,他正學會面對。

  樹這孩子,天生有敏感的生存焦慮。在我們面前,他知道愛無失去的威脅,所以放縱自己的負向情感表達。在學校,他仔細觀察,同學曾經遭受的待遇,謹慎地記在心裡,暗自理解。

  他常問我,「為什麼老師說……」在他說學會忍耐的故事時,我知道,孩子在學校正在培養另一種性格,而那是在家裡,我們給不出的環境。社會眼光,社會規範,巧巧地,駐進他心底。

  上週,孩子吃宵夜時,旦的麵吃光了,我跟樹要:「麵分一些給妹妹。」樹說:「不要。」我只好跟旦說:「旦,你的吃光了,沒了喔!」

  忽然,樹問我:「什麼是自私?」

  我驚訝,「你在哪裡學到的?」

  他說:「我在學校圖書館看到的,有一本書叫《自私的亮亮》。」

  爸爸回答:「自私就是替自己想,不替別人想,與『分享』剛好相反。」

  過一會兒,樹挖了一片蝴蝶麵放到旦的碗,說:「給旦旦吃。」

  我笑了:「謝謝哥哥的分享。」

  樹用自己的方式,在處理「想吃」與「不想自私」的衝突。現在的他,氣度與力量都還在成長。一片蝴蝶麵,剛好是他能給的分享。他對妹妹的愛還不夠大,一片蝴蝶麵,是剛好的大小。他對我則很慷慨,即使他很想吃,也都會分我,這背後沒有道德規範的影響,比較是兩人間的相愛。

  我們家,有比社會寬很多的規範。對孩子的負向情緒,尚未完美的成熟,有很大的包容空間。展與我,都是以家人相聚為第一目標的人生觀,所以,孩子們在家裡,比任何其他地方都來得自由活躍。

  我喜歡,樹在一個有社會規範的班級,樹兒會吸收一些老師的價值觀,但因我們倆能說話,所以會再鬆開。樹會因學校的事有困惑,但因我們能討論,所以他想不通就問我,樹因此在學校時,學會了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人群裡,安全而愉快的小分子。

  洗澡時,樹說:「今天我們演戲演兩次,我都有上去。一次演高塔,一次演工人。」(洗澡的他,把雙手舉高表演高塔。)

  我問:「什麼時候你會舉手說你要演?」

  他說:「太難的我就沒有舉手,會演的我就舉手。」

  我問:「那如果很多人也舉手,老師沒叫你,你會怎麼想?」

  他說:「沒關係啊,下禮拜還有機會。」

  這是很珍貴的群體互動。我很喜歡。

  也許樹學會壓抑,但多了與我分享的解框概念,而我很接納這樣的他。

  我珍惜樹在家裡的愛哭,那正是他平衡在學校壓抑,與珍惜被疼愛的展現。

  註:樹四歲九個月。


出處書名:《 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陽》
作者: 王理書
出版社:寶瓶出版社
本文出處:PChome Kids 數位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