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母親節專欄一:解開不專心的小祕密---關於注意力

2011061410:00
作者:彩虹~職能治療團隊老師
時間:2011-04-20 00:52

解開不專心的小祕密---關於注意力

「我的小朋友剛滿3歲,
怎麼坐不住,
看到新的東西就愛玩一下,
摸一下又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丁丁,媽媽在跟你說話,
你有沒有注意在聽?」

「大寶,
寫功課的時候不要像一條蟲一樣一直動來動去,
趕快寫,
不要拖拖 拉拉的…」

「小寶,
你的字寫顛倒了,
沒有注意到筆劃方向嗎?」

以上這些問題大多都會與注意力有關,
因為注意力總是和感覺、知覺、記憶、想像和思維同時的發生,
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注意品質,
將會直接影響他的感覺、知覺、記憶、想像和思維及影響到其做事的效率。


何謂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我們必須去調度有限的心智資源來做為專注的能力,
因為注意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
是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的準備前狀態,
從始自終貫穿整個心理過程,
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
才可能進一步去收集資訊、整合思考和貯存記憶。


注意力一般可分為被動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和主動注意(又稱隨意注意):
1.
不隨意注意又稱無意識注意,
是一種沒有預定目的、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在街上看到有帥哥美女走過去,
我們會發現,
但僅僅看過去而已。
2.
隨意注意又稱有意識注意,
是有預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
寫作業或是聽講。

舉例來說:
剛出生到1歲的嬰兒其注意力較薄弱,
屬於被動注意,
會發出較大聲響及色彩鮮豔的物品可以吸引他「短暫的注意」;
而1~3歲的兒童會開始主動去注意周遭的人事物;
直到4歲以上,
「主動注意力」有所發展,
但此時仍以被動注意為優勢。


注意力的種類:
在人類的活動中有各式各樣的注意力的需求,
包括了
1.
持續性注意力:
就是孩子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可以持續的時間長度。
2.
選擇性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一次只能注意雜亂訊息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
對兒童來說,
是他必須在眾多訊息之中,
選擇當下要他注意的訊息來注意,
而不去注意無關干擾的訊息。
3.
分離性注意力:
很多家長或老師常告誡孩子說:
「做事情不能一心二用!」
卻不了解高層次的專注力是須要一心二用的,
怎麼說呢?
因為日常生活中很多活動都需要有這種能力,
例如彈鋼琴,
不但眼睛要看琴譜,
手指要壓對鍵盤,
腳還要踩踏板,
如果這些事情沒辦法同時協調做好的話,
就無法彈出一首優美的曲子,
所以,
分離性注意力就是能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情,
而不會產生互相干擾的現象。
假設孩子沒辦法專心的話,
當然無法有這種層次的注意力,
只好先從做好一件事情開始訓練。
4.
轉移性注意力:
就是把專注力從一個事物或活動中,
轉移到另一個事物或活動上。
例如:
第一節上的是體育課,
第二節上的是數學課,
那麼當體育課上完下課時,
小朋友便會根據新的指示,
把專注力從動態的體育課轉移到靜態的數學課,
這就是專注力的轉移了。


影響注意力的因素
1.
先天性的 (個性、體質、育兒環境等)
如果孩子從出生就常會有無法集中注意力、易哭鬧、易驚嚇醒(或過動)等情況,
應該觀察小朋友到大一點的時候,
在很多時候是因為腦部或其他器官發育還未完全,
其原本接受及傳達訊息能力就會比較慢或是較差一點,
尤其是早產的小孩。
有些情況到大一點後可以稍加訓練,
若常常無法克制某些行為,
家長愈去管教,
孩子只有在被制止的當下,
稍微停止後又繼續其行為。
這時建議家長可以帶到兒科門診評估是否有過動傾向,
以致無法專注在日常生活上。
2.
環境因素:
如果是後天養成的,
像是一次給予太多玩具,
小朋友一樣還沒認真玩完,
大人就又丟給另一樣新東西導致注意力分散不集中。
我們可以試著每件事都從單一方面給予起,
來訓練專注力,
例如在講話時自己要專注的看著小孩的臉,
眼神不要亂飄,
他如果一樣無法回應,
那先試著從托著孩子的臉面向自己,
或拉著他的手到面前,
看著他對話。
玩玩具時,
一次只給一樣,
跟著他使用,
並在他覺得無趣時,
想放棄尋找新目標時,
把玩具或物品擺動或弄出聲響,
再吸引他注意,
所有的(包括物品玩具用品等)都一樣。
3.
飲食習慣方面
飲食的不均衡,
如缺少鈣、鎂、鐵、b群等等,
也容易造成學習力上的不易專注,
不要給孩子吃過多甜食,
因為甜食過高的食品會消耗體內維生素的運用,
也會讓人昏昏沉沉,
思考不靈活;
油炸物也一樣,
還有像是飲料、汽水、餅乾和糖果等等。

年齡與注意力發展
心理學家對於嬰幼兒注意力的研究,
讓我們了解注意力的形成是複雜的成熟與學習過程,
新生兒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初生嬰兒的注意力來自對外界的好奇,
外界的刺激引發他們的注意,
隨著行動能力的進步,
身體的翻轉、移動的進步,
和對於聲音、影像、觸覺的好奇,
透過與大人的互動或操弄玩具,
兒童專注的時間可以漸漸延長。
過去心理學家研究兒童持續專注時間,
發現不同年齡的兒童注意力持續時間大約:
l歲以下的嬰兒集中注意的時間不超過15 秒,
1歲半的孩子對有興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鐘左右、
二歲兒童約7分鐘、
三歲兒童約9分鐘、
四歲兒童約13分鐘、
五歲兒童約15分鐘,
這個持續時間是指針對某一活動持續的時間,
對於過早寫字或認字等學習,
並不適合用這個標準。
隨著年齡成長成熟,
兒童注意力更有系統性及彈性,
一般兒童在4--5歲時的注意力的變異非常大,
這個階段家庭社對注意力有相當影響。
家庭適時提供兒童各項學習所需要的刺激,
協助支持兒童對有興趣的活動深入探索、收集分析,
對於兒童注意力的養成是重要的助力。

二、學齡階段兒童的注意力
大部分兒童在學齡期的學習來自學校結構的教育環境,
由觀察、模仿、練習等配合老師教學,
此時注意力持續的時間:
7-10歲的兒童至少可以達20分鐘以上、
10-12歲可達25分鐘、
12歲以上可達30分鐘;
學校的課程隨著年級越來越複雜,
有些兒童注意力無法持續、容易分心、衝動,
這些都是對學習不利的特質。
對於兒童學習的問題,
要先觀察分析其學習習慣,
和其他生活習慣,
比較學校和家庭表現的異同,
必要時接受醫療評估診斷,
以確定問題。


注意力不集中的具體表現

容易分心:
不能專心做一件事,
注意力很難集中,
做事常有始無終

學習困難:
上課不專心聽講,
易恍神,
學習成績不穩定,
健忘、厭學,
作業、考試中經常因馬虎大意而出錯。

活動過多:
在任何場合下都無法安靜,
手腳不停或不斷插嘴、干擾大人的活動,
平時走路急促,
經常無目的亂闖亂跑,
不聽勸阻。

衝動任性:
情緒不穩定,
易變化,
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結論,
行為不顧忌後果。

自控力差:
不遵守規章秩序,
不聽老師、家長的指示,
做事亂無章法,
隨隨便便,
一切聽之任之,
不能與別人很好合作,
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

在學校中,
兒童一般會表現出如下症狀
1.
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
經常東張西望,
做小動作
2.
不聽從老師的指令,
不能遵守課堂紀律;
3.
上課經常離開自己的座位,
不能專心做作業;
4.
寫作業很慢,
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
他們要拖到3—4個小時;
5.
行為較為衝動,
不能推遲需要的滿足;
6.
較為幼稚,
愛與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
7.
愛閱讀文字書,
經常愛看漫話書,
顯得與自己年齡不符;
8.
集體活動中不能像別人一樣遵守規則,
不能等待;
9.
作業質量不穩定,
有時很好,
有時則很差;
10.
常愛具體的數學題,
而不愛解決與聽、說、讀、寫、記有關的作業。


甚麼是ADHD?
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候群(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精神疾患,
它有三群臨床症狀:
1.
注意力不足:
注意力易分散、粗心大意、忘東忘西、丟三落四、
無法持續專注力於較靜態或重複的事物、
常需要被提醒生活常規、
別人在對他們說話時常心不在焉、
無法照著指示完成交代的事物、
自主規劃學習有困難、
逃避學習、
寫作業拖拖拉拉。
2.
過動:
總是精力旺盛、吵鬧、多話、坐不住、扭來扭去、不停的跑動、肢體動作大、容易觸碰別人。
3.
衝動:
插嘴、搶答、沒耐心、不能等待、愛管閒事、干擾別人。

這三群症狀常會讓孩童在學習成就、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情緒發展上產生障礙。


不專心≠ADHD
ADHD目前診斷方式仍以臨床診斷為主,
診斷準則依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或是國際疾病統計分類第十版(ICD-10)。
經由醫師與孩子及家長會談,
全面性的瞭解兒童在各個場域(學校、家庭、安親班、才藝班等)的表現,
症狀最早出現的時間以及隨著時間的症狀變化也同等重要,
父母或老師的自填量表及會談量表以及神經心理測驗可以作為輔助診斷的工具以及治療後症狀是否改善的參考。

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如利他能等。

行為療法:
此主要是指一般常用的行為治療。
例如常見的代幣制度(point/token systems)
或是活動暫停(timeout)等。

活動的分級與環境調適:
從簡單的到複雜的注意力練習或是給予簡單沒有太多干擾物的環境。

感覺統合活動:
給予各種感覺來認識他自己的身體以及周遭的環境,
讓兒童主動去搜尋適當的感覺刺激,
來發展潛能及學習新技巧,
並因應不同的環境需求,
扮演適當的角色。

在家裡也可以執行的注意力活動
1.
積木仿疊:
器材:相同的兩組積木
玩法:大人先堆好一組城堡,讓孩子模仿疊出一樣的。
效果: 訓練觀察力、提升視覺專注力 。
2.
媽媽可以將家裡的小玩具集合起來,
事先給每個小玩具編上號碼,
開始時讓每個小玩具都站在自己的號碼上,
請孩子記住,
然後媽媽再將號碼拿起來,
並把號碼弄亂,
再讓孩子給每個小玩具把它們原來的號碼貼上,
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夠準確地把號碼和小玩具一一對號入座。
效果:視覺專注力、短期記憶。
3.
紙本注意力遊戲:
注意力及記憶力
1.找不同:
通過讓兒童尋找兩種材料之間的不同之處。
2.找相同:
找出兩種材料(或兩種以上材料)之間的相同之處。
3.說故事遊戲:
陪孩子看簡單的書或故事,
引導孩子看著圖案說故事,
或著讓孩子自己找出圖片中的因果關係。


如何增加孩子的專注力

學齡前:
1.
爸媽和寶寶一起玩。
2.
跟著寶寶的興趣走。
3.
觀察寶寶對哪項活動進行得時間長。
4.
給予不受打擾的環境。
5.
除掉影響注意力的東西。
6.
整潔、安靜的環境。

父母也要注意:
1.
不強迫孩子學習。
2.
不要以自己的主觀喜愛替孩子做決定。
3.
不要嘮叨不休。
4.
看著寶寶說話。

小學生注意力訓練:
1.
設定目標。
2.
培養孩子對“提高專心”的興趣。
3.
培養孩子對提高專心素質的自信。
4.
排除外界的干擾。
5.
排除內心干擾。
6.
清除眼前雜物。
7.
專門訓練—感覺統合

活動量高、不專心、衝動型的孩子,
不一定會有學習上的障礙,
或是學習低成就;
但確實會因為這些特質,
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效。
也有可能是環境因素而受到影響,
除了環境外,
孩子的自我訓練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明確的規範,
家長們也需要多一點的耐心及關心來陪伴孩子,
找出最適合的方法。

取材於彩虹職能團隊謝欣樺老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