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飽頭好壯壯 把握成長增高黃金期

2013030112:35

幼兒在二至三歲大以後,每年長高的速度若小於5公分的話,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生長遲緩或其他問題,儘早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長不高,才不會錯過10歲以前的治療黃金時機。

孩童長不高可能患了矮小症,矮小並非一種疾病,只是身高偏離了正常生長曲線,有許多可能原因,例如先天骨骼缺陷、營養不良、染色體異常、家族性發育 遲緩等,最重要的治療步驟就是量取正確身高,紀錄在生長曲線上,當發現有異常去就醫時,記得攜帶歷年來的身高與體重紀錄,可幫助找出原因與正確治療。

台灣童謠「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眠大一尺」自有其道理,因睡眠會分泌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的分泌是脈衝式的,夜晚22時至凌晨2 時,是它分泌的高峰期,在這個時段的深度睡眠,生長激素才會大量分泌。時間和睡眠都是關鍵,缺一不可。若錯失這段時間,或者是處於淺眠、作夢的狀態,生長 激素都不會釋放出來。

寶貝該多高 量一量

兩歲以前,兒童站立不穩,因此最好躺下來測量;大於兩歲的孩童就可以站立測量。一般連續測量2、3次,差距小於0.3公分才是精確的測量。

依照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兒童健康手冊」上標註的年齡,測量記錄下孩子的身高與體重,將每次記錄的點連成線後,若有下列情形時則需注意:(1) 百分位高於97th (2)百分位低於3rd (3)孩子身高雖在百分位3rd以上,但是身高的增長有明顯減緩甚至停止之現象。譬如一年身高長不到5公分,或是小朋友在班上的座位愈來愈往前排移。

一般可由下列公式,計算出孩子長大以後的身高,同一家庭內同性別小孩的身高差距,最多可達15公分。

記一記 評估保健康

目前國健局101年第8版「兒童健康手冊」裡,即有生長曲線圖表,讓父母能從兒童的身高、體重去觀察孩童的生長發育情形。所謂「生長」指的是身體 質,即體重、身高、頭圍的增加,「發育」指的是身體的功能,也就是到了該年齡是否會做該年齡會做的事,例如七月大會坐,八月大會爬。根據體重、身高、頭圍 這三種測量,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大類:

體重最差、身高其次、頭圍正常

多因飲食攝取不夠或熱量不足造成,應該檢查有無腸胃消化吸收的問題,並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否則體重與頭圍也會受到影響。

只有身高較差

可能有內分泌疾病,或骨骼、軟骨異常,應該做內分泌如生長激素的檢查,同時看看骨齡是否正常。

身高、體重、頭圍都很差

可能是胎內感染、染色體或基因疾病所造成,通常會被新生兒科醫師追蹤時所發現,應該要回溯懷孕史,同時安排染色體或基因檢查。

飲食營養小叮嚀

隨著孩子逐漸地成長,飲食型態也逐漸改變,此時要特別留意:

1.養成終身喝奶的習慣,孩子不再以母奶或嬰兒奶粉為主要食物了,但每天還是要喝牛奶,以供應足夠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 及B2。

2.多吃富含鐵的食物,1至2歲的孩子比較容易缺乏鐵質,可多吃紅色肉類、蛋黃及深色蔬菜。

3.蔬菜及水果不可少,因為蔬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是孩子生長所需的。

4.三餐間可提供點心,但宜在餐前2小時供應,量不要太多。牛奶、蛋、豆花、蔬果、麵包等都是可以選擇的好點心。

5.少喝含糖飲料,多喝白開水。

不要盲目亂補鈣

台北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醫師指出,常有很多家長以為補充鈣片就可以長高,其實,因為缺鈣而長不高的情況很少,平日喝牛奶與均衡飲食,鈣的攝取量已經足夠。坊間販賣的生長激素口服藥與滴劑,療效並沒有經過醫學證實,最好還是不要自行服用,弄巧成拙,非但沒長高反而還會有副作用。